专业

规划人的必修课:老龄化与老年友好

 

未标题-1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我朋友常常跟我吐槽说:“工作日的时候去逛五角场,真的能感受到上海是‘老龄化社会’,到处都是老年人!”

 

223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问题”的热度只增不减,“十四五”规划中更是首次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从(不完全统计)的历年原理真题来看,十年前可以说是“老龄化”考题的第一波高潮,在“销声匿迹”几年后,养老问题又再次出现在规划原理的考题中(很可能是受“十四五”规划的影响)。因此,无论你是抱着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热情也好,还是单纯为了应试也罢,“老龄化”都是一个你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00001

 

图1:“老龄化”考题的不完全统计

(来源:作者自绘)

 

小小地归纳总结一下,就变成了:

 

00000002

 

图2:“老龄化”考题总结

(来源:作者自绘)

 

 

不难看出,“老龄化”的考题无非是概念考察与方法论两大类型。在此,首先给大家补充一下老龄化社会的国际定义(敲黑板,该记笔记了!):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好好好,概念大家都懂,关键是规划该怎么应对呢?

1234542

 

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想,我们先以中国老龄化现状、城市养老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对老龄化问题进行剖析;再从城市规划、社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三个方面,分析老年宜居环境的规划策略。

 

 

 

 

PART 01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城市养老问题

 

我国早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21年的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已超18%,正在从轻度老龄化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老龄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

第二,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2020年间,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的上升幅度,与上个10年相比,分别提高了2.51和2.72个百分点。

第三,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

第四,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比10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激增的养老需求,城市空间和城市服务明显不足。

 

当前,物质生活环境中的养老问题主要为:

第一,缺少适老化住房供给。包括住宅的可达性低、经济性差、住宅老旧、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内部适老化不足等。

第二,交通系统的包容性低。首先,公共交通方面,城市的公交系统还不够完善,车站无障碍设施不足,造成老年人出行,尤其是长距离出行十分不便;慢性交通方面,城市步行道体系连续性差,未能良好的串联各类公服设施。

第三,缺少可达的公共空间。可达的公共空间即没有建筑障碍、步行安全、无障碍设施完善、公共空间的绿色通道,以及足够的休憩座椅、洗手间等辅助设施。目前,城市街区大多难以满足以上要求。

第四,医疗服务资源不完善。市级、区级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社区基层医疗设施覆盖率不高,老年人难以获得充足的医疗护理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除了因身体机能衰退产生的生理需求外,还有社会地位变化、易失落孤单等心理特征,渴望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由于过去的城市大多只把老人看做“需要看护的对象”,忽略了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因而产生了以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养老问题:

第一,社会包容度不足。不同年龄层之间缺乏沟通,代际缺乏互动。

第二,老年人社会参与不足。缺少有效的参与途径,老年教育、老年人再就业等社会活动不足,老年人公共参与性低。

第三,缺少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养老人才、专业社工等专业化队伍建设不足;城市与社区未形成系统性的养老服务网络。

 

 

思考:

2016年时,我国的老龄化现状是“老年人口的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龄化进程不平衡、老龄化承载基础弱”;

 

今年统计局发布的报告中,老龄化现状是“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

 

你有理解到这其中的不同吗?

 

Tip:

城市养老问题与城乡规划的应对策略是有逻辑关联的,看完后面的内容之后,再来回顾一下这一板块,也许会有意外的发现。

 

 

 

 

PART 02

城市层面:老年友好城市

 

2.1 理念与实践的发展

 

关于老年友好城市,国内外已有诸多探索与城市实践。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老年友好型城市”的理念,并于2007年发布了《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根据《指南》界定,老年友好型城市以促进以促成积极老龄化为目标,通过不断减少人们在老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城市中的物质与非物质障碍,强化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参与,提升生活质量,以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我国自2009年开始开展“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宜居社区”的试点工作,并于2011年在全国范围铺开进行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的建设。2016年在《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正式提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这一新理念。随后,在“十三五”规划中要求2020年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要在社区层面得到满足,“十四五”规划中则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2.2 规划策略

就应试而言,我们最关心的更多是“规划策略怎么做”。综合国内外的案例来看,基本都遵循《指南》中的内容。因此,在没有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之前,建议先按《指南》的思路进行作答,角度更全面。

(Tip:考研答题可以多多借鉴导则、指南等政府文件的思路框架,是很好的答题素材)

 

《指南》以建设为主体,涵盖了八个主题内容,包括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等硬性指标(物质空间环境),以及社会参与、尊重与包容、公众参与与就业、交流与信息、社区支持与卫生保健服务等软性指标(社会文化环境)。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老龄化题目的基本思路框架:

(1)物质环境:户外空间和建筑、交通、住房

(2)社会环境:社会参与、尊重与社会包容、公众参与和就业、交流与信息、社区支持与卫生保健服务

 

但是,《指南》中的建设内容仅仅对应城乡规划的编制阶段。城乡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基本价值观是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因此,在规划编制前期,需要对当地老年人需求、设施使用现状及当地政策标准有充分的调研分析,明确规划战略目标。

同时,在编制完成之后,还需要一系列政策机制的支撑,保障规划内容的落实及长效运营。

 

考虑到我国老龄化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乡村等偏远地区老龄化率高,但养老服务设施较为紧缺,医疗资源远不能满足当地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在城市规划的应对中,除了横向上要考虑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层面,纵向上还要考虑区域和城市两个尺度。

 

综上,老年友好城市的规划应对策略为:

(1)调查分析:通过对城市老人抽样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城市适老化方面的需求;对城市存量养老设施、现有服务体系进行调查,摸清城市环境的宜居情况与适老化问题。

 

(2)明确目标与规范标准:根据上位规划以及当地政府文件与地方标准,结合现状人口结构与人口预测结果,纳入老年友好理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战略目标;制定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

 

(3)区域战略布局:在区域尺度统筹考虑地区间的资源差异和养老缺口,编制中长期养老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平衡养老资源,覆盖城乡,满足多元需求。

① 中心城区以优化完善、存量更新为主。对存量设施、闲置空间进行评估,保证养老服务的空间供给。

② 新城与周边村镇地区以提升、新建为主。新城应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布局适量市级、地区级养老服务设施,补足中心城区缺口,并为远期老龄人口增长预留空间;周边村镇优先完善社区级养老服务、提升与中心城区交通联系的便捷程度。

 

(4)城市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结合城市更新、旧住区更新进行老年宜居环境的建设,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

 

A、物质环境层面

① 集约混合的土地利用。通过较高的城市密度和集中紧凑、功能复合的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公交优先战略实施,有利于城市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设施和功能空间。

 

② 步行和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鼓励“小街区、密路网”,增加支路网密度,运用无障碍设计,形成连续安全、串联公服的步行道体系。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城市级、地区级养老设施与公服设施的可达性,加强公共交通的老年适用性设计,为老年人营造便利安全的出行环境。

 

③ 适老性和经济性住房。增加住宅供给,并在住宅的多样性、质量、可达性、区位等方面与养老战略规划相衔接。

 

④ 可达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布局与公交系统、人行道相衔接,提高可达性。

 

B、社会环境层面

① 多元的社会服务。政府引领,多方社会组织参与,搭建系统性的“城市-地区-社区”三级服务网络,提供健康护理、医疗保健、高危人群介护、营养搭配等多方面的身心健康服务。

 

② 老年人的公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网络平台,鼓励老年人自主提出需求和设想,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计划,保证其公共参与性;为老年人提供老年教育、老年人再就业、艺术文化课程等服务,满足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③ 社会保障体系。鉴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的特征,政府应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老年保障体系,完善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保障制度,减轻养老压力。

 

④ 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如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实时监测、交通出行信息的便利获取等,实现智慧养老。

 

(5)实施与保障:通过下位规划的进一步细化和保障机制,确保养老服务指标的落实。通过政府保基本与市场高端化的合力,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推动全社会对老龄社会的意识,促进信息共享,保证充足的资源、可持续的资金与为老服务的长效运营。

 

 

题目变体:

如果题目不是问“城市规划如何应对”,而是问“城市养老设施规划如何应对”,上述框架基本可以沿用,只不过要把眼光从城市各个子系统聚焦到养老服务设施这一个子系统上来。即第3、4部分不能再面面俱到,而是要回答养老设施的区域战略与城市布局。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行下载阅读期刊文章《老龄化背景下特大城市养老设施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市为例》,将文中的规划思路积累为答题素材。

 

Tip:

回顾一下第一部分的“城市中的养老问题”,是不是和《指南》的建设内容基本对应上了呢?建议大家在学习规划知识时,多多运用“问题导向”的思维,问问自己,为什么这里要进行这样的规划措施?当你想清楚了“因”之后,“果”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即理解性记忆。

 

 

 

 

PART 03

社区层面:老年宜居社区

 

社区是城市的“缩影”,因此,与老年友好城市一样,老年宜居社区的营造策略也包含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层面。

 

 

3.1 社区物理环境的适老化

① 户外公共空间与环境:增加可达的户外公共空间,可以开辟新空间,可以利用闲置空间进行改造,如空置用房改造为活动室、错时开放中小学体育场、开辟屋顶菜园等,满足老年人的活动需求;通过优化铺地和植物配置、增加植被类型,塑造随四季变化的景观环境;完善环卫系统,保证社区环境的整洁。

 

② 道路交通:以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为重点。完善公交系统,规划全面的社区接驳服务,增加社区巴士、就医车辆,方便老年人前往公共场所与公共服务设施。步行系统串联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结合无障碍设计,塑造安全便利的慢行体系,满足老年人日常出行、休闲散步的需求。

 

③ 居住空间:按照住宅的不同类型,分别施策。对原有住宅、既有社区,利用社区更新,对走廊、浴室、楼梯等重点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新建住宅应提高建设标准,以终生住宅为目标进行设计。在社区内增加适量老年人专用住宅,为无法自理、必须接受护理的老年人提供在地化养老服务。

 

④ 为老服务设施:“医养结合”,优先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和养老设施,保证对社区老年人的全覆盖。在社区服务中心增设为老服务设施,如日间照料中心、棋牌室、养老院等;鼓励养老设施与幼儿园、游乐园等儿童设施结合,促进老幼之间的互动。

 

 

3.2 社区社会环境的适老化

① 老年人的社区参与:积极培养老年人的“主人翁”意识,设立各类兴趣、互助团体,增进老年人与社区的交流;推行各类康体、娱乐活动,鼓励老年人自主策划才艺展示等相关活动,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时加强归属感。

 

② 包容的社区环境:普及尊老公众教育,塑造包容的社区环境;举办跨代际交流活动,邀请老人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实现跨代际的良性互动,提升老人的幸福感。

 

③ 社区支持与服务体系:搭建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护理服务。建立涵盖老年人日常医疗护理需求、日间照料、家政等的安老服务体系。

 

④“一站式”信息平台。满足老年人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搭建“一站式”信息平台,提高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步开展相应的教育课程,提升老年人的信息化水平,促进老人利用新技术提升自理能力。

 

老年宜居社区的建设除了对社区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以外,还应积极鼓励各部分协作,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共赏共议,推动老年依据社区的营造与后期维护。

 

 

Tip:

上述内容仅仅是老年宜居社区的营造策略。哈工大在2021年还出了一道这样的论述题:“请论述生活圈视角下社区养老设施规划方法”,该题要求考生不仅知道养老设施规划布局策略,还要对生活圈有一定的理解,把二者相结合。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下载下载阅读期刊文献《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构建方法研究》,看看学者们是怎么谈这个问题的。

 

 

 

 

PART 0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保障养老设施落实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五级三类四体系”

 

003

 

图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

(来源:自然资源部)

 

按照“总体规划确定标准和布局原则,专项规划确定类型、数量和布点,详细规划确定地块和边界”的编制要求,从三类规划入手,互相衔接,保障不同空间尺度建设,打造城乡均衡、全龄友好的老年宜居环境。

 

第一,在总体规划中,应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本地区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以及当地相应的政策规范,因地制宜地提出城乡养老战略目标、养老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标准和布局原则。

 

第二,在养老服务专项规划中,根据上位规划的要求,科学确定养老服务设施的数量、分布点以及各自相应的规模和用地范围,保证设施覆盖率。

 

第三,在详细规划中,对独立占地的养老服务设施要明确地块、边界和指标等,对非独立占地的养老服务设施要明确建设内容、规模、布局等要求。

 

Tip:

就原理知识而言,遇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如何落实某个理念/某类设施”这类题目时,都可以从“三类规划”的视角进行答题,保证不同空间层面措施的全覆盖。

 

 

 

推荐阅读

(1)胡晓婧, 黄建中 2021. 老年友好的健康社区营造:国际经验与启示. 上海城市规划 [J]: 1-7. 

(2)詹运洲, 吴芳芳 2014. 老龄化背景下特大城市养老设施规划策略探索——以上海市为例. 城市规划学刊 [J]: 38-45. 

(3)胡庭浩, 沈山, 常江 2016. 国外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实践——以美国纽约市和加拿大伦敦市为例. 国际城市规划 [J], 31: 127-130. 

(4)窦晓璐, 约翰·派努斯, 冯长春 2015. 城市与积极老龄化:老年友好城市建设的国际经验. 国际城市规划 [J], 30: 117-123. 

(5)程坦, 刘丛红, 刘奕杉 2021. 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养老设施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规划师 [J], 37: 72-79. 

(6)张建军, 高峰, 金锋淑, et al. 2016. 基于操作性原则的沈阳养老设施规划模式探索. 城市规划 [J], 40: 34-42. 

(7)谢波, 魏伟, 周婕 2015. 城市老龄化社区的居住空间环境评价及养老规划策略. 规划师 [J], 31: 5-11+33. 

(8)桑东升, 舒沐晖, 刘大伟, et al. 2020.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城市养老设施规划对策探索. 城乡规划 [J]: 37-42+49. 

(9)李慧, 温笑峰, 郭宪美 2018. 老年宜居环境规划与建设研究综述. 建筑科学 [J], 34: 154-158. 

 

 

最新课程
热门标签

© 2022 GOOD Freehand Expression. All rights reserved.